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章 体量尚小

方子怡也从祠堂的屋顶飞了下来,回到房间里。

刚才就是他以土地伯公的名义传音给生产队方福炳的。

并队时机不到,方家祠堂生产队的体量尚小,并队的话,刚刚有些小富的体量会被强烈稀释的,社员的生活水平一下子下降过多,容易引起的矛盾,影响稳定。

生活在基层的社员,长期养成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两个体量差不多的生产队并队,或许不会产生多大的矛盾,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大哥不要说二哥,体量不一,一个富,一个贫,并队了,社员之间的富裕程度必然要拉平,这样贫的队可能没有意见,但富的队可能意见就很大,如果你把他的生活水平一下子降得太多,那肯定不干的。

如果一个体量大的生产队,去带一个体量小的生产队,贫富程度拉平后,仍对体量大的生产影响不大的话,这样的合并或许就不会产生太大的矛盾了。

以方家祠堂生产队体量来说,虽然说比以前富了许多,在这遍地灾情的环境中,独树一帜,但是因为它太小了,总的体量太小,规模没有形成,根本拉不动一个比它人口多,土地多的生产队,硬要拉,就是小马拉大车,那点富裕一下子就稀释了,大家一夜回到解放前,肯定会产生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因此,方子怡认为方家祠堂生产队目前并队不适合,要想并队,须待做大做强时。

现在缺少劳力发展多种经营,只能缺多少人,去招多少人,在不影响本队社员的福利前提下,前来帮工的社员享受本地社员劳力的待遇,这样分出的所得是因为这些外来劳力参加劳动所增加的体量,并不影响本队社员的收益,甚至因为外来劳力的帮忙,本队的事业发展了,本队社员的收益增加反而更大,这是可行的。

即使以后能够并队了,也要慎重,可以采取慢慢蚕食的办法。

以前就有这样的事发生。

比如方臻吉一家,在方臻吉去折弯煤矿做炊事员之前,是敬堂公祠堂生产队,因为与族兄闹矛盾,才全家搬来方家祠堂住的,并迁入方家祠堂生产队。

方敦拔、林先珍一家也是从伯堂公祠堂搬来的。

以前还没有实现公社化的时候,田地都是分到家的,而方家祠堂又是方家的祖祠,凡方家子孙都是有份的,只要祖祠你有房子,或是你能与人换到房子,都可搬来祖祠住,公社化后,你把土地入社,你就成了社员了。

因为都是一个祖宗的子孙,没有什么特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