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1章 聊艾芜

今天聊艾芜,聊他的《南行记》。

艺术家

22:22:22

小悦好,聊聊!

?Michael,倾倒我世界

22:25:02

今天聊什么

艺术家

22:28:35

电影聊完了。

我们都喜欢文学艺术,还是聊文化名人吧。

你知道艾芜吗?他是我们成都有名的作家,他的《南行记》写的很好,还改编出了电视连续剧。

下面是他的简介。

艾芜原名汤道耕,四川新蘩人。

1921年秋考入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因不满守旧的学校教育和反抗包办婚姻,弃学远行,在我国西南边境和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地漂伯,五六年在底层过着贫困流浪的生活。他的第一篇小说《人生哲学的第一课》和当时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中的作品就以这几年的见闻感受为题材,描写“现在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反抗的行动”,呈现了西南边地风光,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传奇色彩。

1931年回国后定居上海,开始创作生活。除了《南行记》还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和散文。

抗战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会桂林分会理事。1944年由桂林逃难到重庆,写完着名长篇小说《故乡》,编辑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会刊《半月文艺》(附在重庆《大公报》上) 计60期。1946年到陶行知担任校长的社会大学任教。1947年夏,国民党在重庆大捕民主人士,逃到上海。这个时期作品更加丰富,多以抗战生活为题材,着重描写农民的苦难和反抗,揭露黑暗统治。文学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深沉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山野》是这个阶段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

抗战期间,他还根据自己的创作体验写成通浴理论读物《文学手册》,至今仍受到初学写作者欢迎。

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1957年创作了以解放初期我国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沸腾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百炼成钢》和不少工业题材的短篇。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到云南旧地重游,完成了《南行记短篇》。这些小说和《南行记》一样,以手记的形式展现了南疆人民崭新的生活和巨大的变化。

近几年,仍在不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